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《诗经》第354讲:《小雅·节南山》(2020.02.23)(一)

2020-09-08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《诗经》三五四:《小雅·节南山》(2020.02.23(一)

【说明】宗来自学,此文自成,若非邀请,绝不妄呈。今学诗经,回归正统;依据毛传,参照五经。不事创新,但求中正;不抑不扬,不作赏评。诗以言志,习必躬行;学而习之,修齐治平。扣扣微信,三百卌六;时久字多,需静需恒。周二论语,周日诗经。

一、请先阅读原文三遍以上:

诗序:《节南山》,家父(音辅)刺幽王也。

第一章:节彼南山,维石巖巖(音岩)。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忧心如惔(音坛),不敢戏谈。国既卒(音族)斩,何用不监(音兼)。

第二章:节彼南山,有(音又)实其猗(音倚)。赫赫师尹,不平谓何。天方荐瘥(音错二声),丧(音桑四声)乱弘多。民言无嘉,憯(音惨)莫惩嗟(音接)。

第三章:尹氏大(音太)师,维周之氐(音底)。秉国之均,四方是维。天子是毗(音皮),俾(音鄙)民不迷。不吊昊天,不宜空我师。

第四章: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弗问弗仕,勿罔君子。式夷式已,无小人殆。琐琐姻亚,则无膴(音五)仕。

第五章:昊天不佣(音拥),降此鞠讻(音居兄)。昊天不惠,降此大戾(音立)。君子如届,俾民心阕(音确)。君子如夷,恶(音饿)怒是违。

第六章:不吊昊天,乱靡(音米)有定。式月斯生,俾民不宁。忧心如酲(音成),谁秉国成。不自为(音围)政,卒(音族)劳百姓。

第七章:驾彼四牡,四牡项领。我瞻四方,蹙蹙(音促)靡(音米)所骋(音逞)。

第八章:方茂尔恶(音饿),相(音象)尔矛矣。既夷既怿(音意),如相(音香)酬矣。

第九章:昊天不平,我王不宁。不惩其心,覆怨其正。

第十章:家父(音辅)作诵,以究王凶。式讹(音俄)尔心,以畜(音序)万邦。

二、《节南山之什》略说:

【1】周宣王之子,承王位而为周幽王。其谥号何以谓之幽?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曰:“蚤孤有位曰幽。壅遏不通曰幽。动祭乱常曰幽。”此三者之中,周幽王有后二者。此一“幽”字,便是周幽王万古不易之罪名。然而,《诗经》非为讨伐其罪,乃是治病救人之道。

自此篇《节南山》为始,直至《小雅》之终篇,其数共计四十四;据《诗序》所言,标明“刺幽王”三字者三十三篇,其馀十一篇虽未标此三字,或貌似与幽王无关者,若非篇次错乱,则亦必与幽王有关。刺之者处处皆是,所刺者方方面面。

刺者,譬如针砭火灸。病在腠理者易治,而病者自以为无疾;病在肌肤,而病者闻之不悦;病在肠胃,而病者讳疾忌医。如此如此,则必有病在膏肓、病在骨髓之时。病在膏肓则针砭火灸所不能达,病在骨髓则无药可救矣。四十四篇,其在幽王病入膏肓之前所作乎?

天无绝人之路,无奈人之自绝;圣人为天下忧,无奈人不自忧。贤德君子,百般箴规讽刺,而幽王不信、不悦、拒绝、逐杀,自绝之路也。孔子曰:“人皆曰予知,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”又曰:“愚而好自用,贱而好字专”。其此之谓乎?

自幽王而至于今,三千馀岁矣,重蹈其覆辙者何其多?幽王无暇自悼改悔矣,后人悼之而不以为戒,亦必追悔莫及。今所谓史者,古之时事也;今之所谓时事者,未来之史也。圣人立道传经,而世人不信道、不尊敬,或未必如幽王,而必有追悔莫及之时。

【2】《节南山之什》十篇,《节南山》为首,“家父刺幽王”,家父是王朝大夫之一,是一人之刺也。《正月》《十月之交》《小旻(音民)》三篇,皆言“大夫刺幽王”,是王朝众大夫之刺也。由一大夫之刺而至于众大夫之刺,幽王之“壅遏不通”可见一斑。

于此四篇之后,《小宛》忽言“大夫刺宣王”。既在幽王之时,何以刺宣王?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,盖幽王如此,固然因其不修己德,而因其父之失教所致也。此如孟子所言,逢蒙杀羿,羿亦有罪焉。天下之为父母者、为师傅者,当引以为戒矣。

《小弁(音盘)》《巧言》两篇,皆言“刺幽王”。前者是太子之师傅为太子而作,幽王昏昧贪色伤及其子,子欲刺其父而谏诤其父也;后者是被谗言所伤之大夫作,幽王听信谗言而伤及大夫,大夫刺幽王而谏诤其君也。两篇皆身受伤害者谏诤之言。

而后继之以《何人斯》,谓“苏公刺暴公”,因暴公进谗而苏公受伤,所刺虽是暴公,而暴公谗言之所以成害,实因幽王之昏昧也。《巷伯》谓“刺幽王”,是寺人受谗言所伤,未言何人进谗。寺人,王宫近侍之内臣也。此两篇皆刺幽王之昏昧而信谗也。

三、题解及《诗序》讲解:

【1】此诗何以题为“节南山”?《毛诗诂训传(毛传)》曰:“节,高峻貌。”此为诗中之注,如此作解,谓“节南山”为“高峻之南山”也,以此解其诗句固可,而未足以统摄全篇之义;能统摄全篇者,必有深义,当据象而求之。

节,正体字作“節”。从竹,取其节节分明而有序、中空以象谦逊、经冬不凋以象操守、状貌如骨以象操守、高峻劲挺以象风骨、清瘦无滑以象廉洁,君子之象也;以即为表音之象,就之也,譬如“见贤思齐焉”、“近君子而远小人”。“节”,岂止是“高峻”?

“南山”之象,其义丰矣。后天八卦之中,南为离卦而象日;洛书之中,南为至尊至上之九,人间君王之数,阳数之极;日历于天,升于三,崇于九,降于七,升降周复,礼之象也。高山可入云为地上至高,犹如王者乃是人间至尊;山应艮象,泰然而止,山泽通气。

《节南山》中,直言其臣而未直言其君王,似不能与日与山相配;但言其臣而不及其君王,则不足以谓之“刺幽王”。讽为谏诤,刺之谏诤尤重。君王身居九五至尊之位,明德不明,岂能明明德于天下?不知礼贤下士,岂知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之理?

君王之位为天下至尊,犹如南山之巅峰。巅峰之高峻,亦如竹节由本及末、由下而上;君王德不配位,则轻贤而重能、远君子而近小人,奸佞宵小之徒进而忠臣良将退,犹如山体水土流失、积石似沙、草木萎稀,山愈高则崩愈烈。

【2】天地所生之人,谓之天民;上天授命天下有德者为君王,以保天民。受天之命者如尧舜禹汤周文王,德配其位者也;其后继者虽得以继位,但有其德勉强配其位者、不足以配其位者,亦有虽暂居其位而无德者。无德而背道,虐害天民,则天民弃之、上天易之。

皇道始于伏羲氏而讫于轩辕氏,帝道始于少昊金天氏而讫于帝舜有虞氏,王道始于有夏之禹王而讫于西周之幽王。周幽王,非受命之王,惟因天恩祖德而尚得以居于王位者也,若能不赖祖德而自修其德,则不足以使民弃其人、天易其位。

幽王之后,东周之始,虽春秋战国仍有文王之后得以身居王位,而在位者德不及王,从而春秋惟有霸道,故有五霸迭起;至于战国,身居王位者,非惟德不及王,且权势威望不如霸主,从而再沦落而至于禽兽之道,故有七雄争战。

霸道者,小人之道之强者也;禽兽之道者,丛林之道之强者也。自霸道以下,即与圣贤君子之道相背离,堕落为丛林之道,则“天地人”三才无“人”,“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大”四大无“人”,天地所生之“天民”不存,而“人间”只是“动物世界”矣。

“周幽王”者,史上之一人也;然而,人类之“幽”者非一,可悲可叹;其不自以为“幽”,则尤为可悲可叹。有道而不信不遵,犹自蔽日月之明,而自造炬烛灯盏,乃至如鼠仗其目而行于暗夜。天下无道,圣人立经以载道,人能学道修德,则岂能至于天下无道?

【3】《诗序》谓《节南山》是“家父刺幽王”。“家父”是何人?周幽王之大夫,其字为“家父”,而不知其姓氏,亦不知其名。何以知其为大夫、据《春秋》书法之例,天子之大夫则称其字,如尹吉甫之“吉甫”即使称字。

从史实而言,“家父”固不必探究其言外之意。然而,若从“家父”二字之象而言,则或有深义焉。“家”有“家人”之义,纵然其人非周王之同姓,亦如“亲戚”,自视与周王休戚相关、荣辱与共之人;“父”者,自正其心而手执矩尺之男子也。

《易经》有“家人卦”其《彖传》曰:“家人,女正位乎内,男正位乎外,男女正,天地之大义也。家人有严君焉,父母之谓也。父父,子子,兄兄,弟弟,夫夫,妇妇,而家道正;正家而天下定矣。”《易经》之“家”既已有“家人”之义,《诗经》亦可有也。

“家父”之“刺幽王”,是家人之亲刺之也,是贤德之大夫刺之也。《大学》曰:“君子贤其贤,而亲其亲。”王者“亲其亲”,则当因其亲而重其所刺;王者“贤其贤”,则当因其贤而受其所刺。王者不重不受,则是疏其亲、远其贤,众叛亲离之始也。

今日所学内容,已贴发完毕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《诗经》第355讲:《小雅·节南山》(2020.03.01)(二)

下一条:《诗经》第353讲:《小雅·无羊》(2020.02.16)(二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- 银娱GEG优越会PRIVILEGE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