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270讲: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(一)(2018.04.22)

2020-08-0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第二七〇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(一)(2018.04.22)

【前言:宗来自学,以成此文;群中见者,皆因邀请。今学《诗经》,回归正统;诗以言志,习必躬行;旁观议论,不是读经。不事创新,但求中正;依据毛传,参照五经。群数众多,二百七十;篇幅较长,耐心读之。不作旁观,不作赏评;学而习之,修齐治平。】

请先阅读诗序和原文三遍:

诗序:《采薇》,遣戍(音述)役也。文王之时,西有昆夷之患,北有玁狁(音显允)之难(音四声),以天子之命,命将率(音酱帅),遣戍役,以守卫中国,故歌《采薇》以遣之,《出车》以劳还(音酪环),《杕(音第)杜》以勤归也。

第一章:采薇采薇,薇亦作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莫【同暮】止。靡(音米)室靡家,玁狁之故。不遑(音黄)启居,玁狁之故。

第二章: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。曰归曰归,心亦忧止。忧心烈烈,载(音在)饥载渴。我戍未定,靡(音米)使归聘。

第三章:采薇采薇,薇亦刚止。曰归曰归,岁亦阳止。王事靡盬(音米古),不遑启处(音楚)。忧心孔疚(音就),我行(音形)不来。

第四章:彼尔维何,维常之华。彼路斯何,君子之车。戎车既驾,四牡业业。岂敢定居,一月三捷。

第五章:驾彼四牡,四牡騤騤(音葵)。君子所依,小人所腓(音肥)。四牡翼翼,象弭(音米)鱼服。岂不日戒,玁狁孔棘。

第六章: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(音欲)雪霏霏。行道迟迟,载渴载飢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。

一、《采薇》题解:

此诗缘何以《采薇》为题?此须从《诗序》及此诗之经文而探求之。由诗序而言,此诗乃是遣兵戍边,抵御夷狄侵犯之事。然则,此与“采薇”何干?一者,外来侵犯者不断,边民不得不采摘薇菜而勉强谋生,是王者体恤其民也。

由此诗之经文而言,第一章言“薇亦作止”,是薇菜初生;第二章言“薇亦柔止”,是薇菜柔嫩;第三章言“薇亦刚止”,是薇菜强壮。初生而采之也可以连根拔起,柔嫩而采之也易且可食,强壮而采之也既不可食用且亦难以连根拔起。

若采摘薇菜是为充饥,则解救之法在于驱逐外来侵犯者,固守边境,如此方能使庶民安居乐业。若采摘薇菜有所寓意,则以薇喻侵犯者,采则是抵御、攘获;薇者,山上之野菜,喻夷狄也;当其微弱时易防,当其柔弱时易抵御,当其强壮时难除矣。攘获,擒获入犯者也。

圣王之治,兵战不由我而兴,但树欲静而风不止,国欲安而寇来犯,故不可不养兵而备战;圣王当此之时,为保民救民,亦不得已而用兵以战。保境方能国泰,国泰方能民安。《小雅》之前数篇,治内也;此后数篇,御外也;御外亦为安内。

二、《诗序》讲解:

【1】《诗序》曰:“《采薇》,遣戍役也。”何以不言其时其事?各朝各代、各国君主,,皆须“遣戍役”,无外侵之时则防守,有外侵之时则抵御,外侵既入之时则攘获,此为通义。《诗经》者,以史上之时事而明道义,非惟记述史实也。

“遣”者,王者下达命令而使人必往某地也。“戍”者,人持戈而镇守防卫也。“役”者,持殳(音书)步行而行事也。受“遣”而“戍役”者,其人未必皆是甘心情愿,然而,此乃国民之义务;义务之所在,非关乎是否愿意也。

王者之“遣戍役”,固然无法使受“遣”者皆能甘心情愿,却不能不“知义务”、“行义务”。王者之“义务”,遵奉天命以仁而保其民也。是故,王者之“遣戍役”,发心必在于仁,遣人必合于义。视庶民如棋子,则不仁;使庶民保其权位土地,则非义。

王者以圣贤君子之道行教化,然后,庶民可以“知义务”、“行义务”;王者以王道仁政治国、治天下,然后,庶民可以安居乐业,且能甘愿受“遣”而行“戍役”之“义务”。天下未平之时,“华夏”不侵犯“夷狄”,而“华夏”不得不防“夷狄”之不侵犯。

何谓“华夏”?有道德礼义者,谓之“华夏”,亦即人类自知区别于禽兽也;何谓“夷狄”?无道德礼义者谓之“夷狄”,亦即生为人类而不知自别于禽兽,却如丛林之禽兽般“弱肉强食”、“恃强凌弱”、“优胜劣汰”者也。设若能自知,则“夷狄”亦如“华夏”。

【2】《诗序》先有“《采薇》,遣戍役也”之言,而不言“其时其事”,继而再言“文王之时,西有昆夷之患,北有玁狁(音显允)之难(音四声),以天子之命,命将率(音酱帅),遣戍役,以守卫中国”,此非言“其时其事”耶?

“六经”之文,无非取自史实,此即章学诚先生《文史通义》所谓“六经皆史”之意;“六经”乃是“载道之文”,乃是“王者之迹”而以行教化者也,此即《文史通义》所谓“皆先王政教之书”之意。《诗经》乃“六经”之一,亦如此也。

所谓“文王之时”,由史实而言,当时“商纣”尚在王位,“文王”只是“西伯侯”,不宜称之为“文王”。然而,何以称之为“文王”?其德足以配王之位,而天已授命而使之“敬天保民”矣。是故,“文王”是天爵、天命,“西伯侯”是人爵,人爵从于天爵也。

再者,《诗经》之“小雅”与“大雅”,皆言“王者”之道,而非“诸侯”之道,是故,称之为“文王”,而不称之为“西伯侯”,正合于义;“六经”,皆从“天道”而言“人道”,是故,《诗序》称“文王”,是从“天爵”而言“人爵”,非惟局限于“人爵”也。

“商纣”虽在位,而其德已失;其暴虐之政、邪恶之行,已使贤良受害,君臣离心离德而狼狈为奸,庶民已不能聊生,夷狄趁虚而入。是故,《诗序》言“文王之时”,恰是“文王始受天命之时”,亦即“往往受天之命而担当敬天保民之时”。

【3】《诗序》又言:“西有昆夷之患,北有玁狁(音显允)之难(音四声),以天子之命,命将率(音酱帅),遣戍役,以守卫中国,故歌《采薇》以遣之,《出车》以劳还(音酪环),《杕(音第)杜》以勤归也。”

“昆夷”与“玁狁”,在史实之中,是两族群之名,当时常常侵犯周朝边境、掠夺财物、肆意杀戮,若要考查其史实,是读史者、做学术研究者之事,读经学道者不必考究,但知《诗序》所言之“昆夷”与“玁狁”皆可泛指侵犯疆界之盗寇夷狄即可。

盗寇夷狄既已造成患难矣,王者必为救民、保民而抵御之。所谓“以天子之命”,从史实而言,是“西伯侯”奉“殷商天子之命”;从道义而言,则是“文王”身为“天地所生之子”,既受天命以救保“天地所生之人”,则须凭天所授予之使命而担当其义务也。

“命将率,遣戍役”者,“文王”之事也。受天之命以救民保民者,“文王”也;受“文王”之命以率领“戍役”者而行其事者,“将帅”也。“将帅”写作“将率”者,何也?“帅”以“人”而言,“率”以“事”而言;“率”者,有率领士卒之事者也。

“以守卫中国”,似乎是守疆土,然而,非止于此也。以史实而言,“中国”为“中央之国”,或为“中原”。但以道义而言,“中国”者,“中华之国”也;“中”为“中庸”、“中和”;“华”为“华夏”;“国”为“以道养民之境域”。

《诗序》所谓“故歌《采薇》以遣之,《出车》以劳还(音酪环),《杕(音第)杜》以勤归也”,是言此诗《采薇》,其后之《出车》、《杕杜》之所以作之义也。《采薇》是其始,《出车》是其中,《杕杜》是其终;王者之行事,必善始善终也。

【今晚发布完毕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271讲: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(二)(2018.04.29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269讲: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(三)(2018.04.15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- 银娱GEG优越会PRIVILEGE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