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178讲:《诗经·魏风·汾沮洳(音坟举聚如)》(2016.05.29)

2020-08-0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第一七八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魏风·汾沮洳(音坟举聚如)(2016.05.29

【恭迎186群学友,前来共学《诗经》。此是宗来自学文字,只因贵群相邀而来;所发文字,均宗来亲手逐群分段贴出;因群数众多,每段篇幅较长,间隔约十分钟,无法在各群问答,学友若好学而下问,请小窗直接留言,请勿客套,待发完再作答复以供参考。】

宗来谨据《毛诗诂训传》与《诗序》解《诗经》;尊经尊圣,以经解经,而非鉴赏、评判;以中国解释中国,但用中华传统文辞;读经当怀敬意,故不求趣味,惟愿与志于学、志于仁者同修共勉。文稿已在(121893048)空间日志,欢迎指正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】

请先阅读诗序与原文三遍:

《汾沮洳》,俭也。其君俭以能勤,不得礼也。

第一章:彼汾沮洳,言采其莫(音木)。彼其之子,美无度。美无度,殊异乎公路。

第二章:彼汾一方,言采其桑。彼其之子,美如英。美如英,殊异乎公行(音航)

第三章:彼汾一曲(音屈),言采其藚(音序)。彼其之子,美如玉。美如玉,殊异乎公族。

一、题解:

“汾”乃是河流之名,即今之“汾河”,黄河支流之一,在今山西省中部。“沮洳”是“低湿之地”。是故,“汾沮洳”之本义,即汾水岸边之低湿处。然而,《诗经》用字,往往皆有深意,地名、水名、草木之名,亦往往有深意焉。

“汾”有何义?汾水源于太原之晋阳山,西南而入黄河。未入黄河之前,则谓之汾水;既入黄河,则不名为“汾”矣。由其深意而言,能入黄河则如归于正道;不入黄河则入不归正道,而始终只是支流而已。魏君之俭,固然难得,然而终究未归正道。

“沮”字有二音,一读为“举”,一读为“聚”。读为“举”时,或指水名,即源于汉中房陵之“沮水”;或是“沮丧”之义。盖“沮丧”之义,乃是由“沮水”引申而来。《说文解字注》引阚骃(音看因)之言曰:“房陵”亦即“防陵”。

“防陵”二字,皆从“阜(音富)”;“阜”者,“土山”也;凡是“从阜”之字,皆与“高”有关。“防”者,以堤坝阻止水流也;“陵”者,有高大之土山阻止水流也。水遇阻,则流不畅;事遇阻而不成,故由此而引申出“沮丧”之义。

读为“聚”时,则由“遇阻而不流”引申而来。何也?“沮”读为“聚”之音,指“低湿之地”,是四周高而中间低,因而水不能流而停滞于其地,然而,亦有水“安于其处而不欲流淌”之义。此诗之题用“沮(音聚)”,犹言魏君安心于“俭”而不归正道。

“洳”者,其小篆本是“从水,挐(音如)声”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挐,持也。从手,如声。”然则,“如”是何义?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如,从随也。从女,从口。徐锴曰:‘女子从父之教,从夫之命,故从口。会意。’”

合“如”、“挐”、“洳”三字而求通之,则可谓由“如”而至“挐”,由“挐”而至“洳”。从“如”字而言,女子未嫁则安心于其家,女子既嫁而安心于与夫所成之家,始终无心于他人而专一也。从“挐”字而言,是坚持此心而无变动之意也。

从“洳”字而言,是指“水不欲流动而自安”。合“汾沮洳”而言,则其深意可知矣:魏君安心于“俭”,而不欲归于正道,犹如汾水自安于支流,自阻而不入于黄河;由“仁”而“节俭”,方可谓之正道,惟“俭”而不知“节”,其“俭”非由“仁”,非正道也。

二、诗序讲解:

《诗序》曰:“《汾沮洳》,刺俭也。其君俭以能勤,刺不得礼也。”孔子曰:“礼,与其奢也,宁俭。”既然孔子如此说,则何以“刺俭”也?于“奢”与“俭”二者之间必择其一,则宁“俭”而勿“奢”,但“奢”与“俭”皆非礼也。

“礼”,用以“节文”者也。因为贫穷而节衣缩食,谓之贫穷,不可谓之“俭”;财富足以丰衣足食而忍受饥寒,谓之吝啬,不可谓之“俭;财富丰厚而追求享受,谓之奢侈,固然不可谓之“俭”。“礼”,用以节制“奢”与“俭”而使之符合天理与人情者也。

“其君俭以能勤”,似是褒义,而实为贬义。魏君之“俭”,乃是引导国人趋于吝啬,或导致国民贫穷;财富存于国库而百姓辛勤劳苦,其国则富矣,其民则贫矣苦矣,则其君可谓无仁德矣。孔子曰: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?”是故而“刺不得礼”。

孟子曰:“非礼之礼,非义之义,大人弗为(音围)。”似是而非之礼,非礼也;似是而非之义,非义也。学习君子之道者,于此似是而非之际,必“明辨之”方可。国君所奉行之政教若似是而非,虽无误国误民之意,缺终究难免误国误民。

魏国之君,其“俭”其“勤”,皆似是而非者也。然而,自古及今,政教似是而非者多矣,所知所见、所思所想,似是而非者比比皆是矣。有“经”而不遵,有“道”而不信,欲免于似是而非者,难矣哉!废“经”、灭“道”、疑“圣”,则更不待言。噫!良可叹也。

三、全诗一二句讲解:

全诗共三章,每章六句。第一章前二句曰:“彼汾沮洳,言采其莫(音木)。”“莫”为野菜之名,味酸而可食。虽然可食,然以“莫”为名,则有“无可奈何而食”之义。何以“无可奈何而食”?其君之“俭”而使其民“穷困”也。“言”,“我”也。

此二句之意是:汾河之水犹如停滞一般,盘桓不动;我在汾河低湿河畔,采摘莫菜充实到腹中。盖其深意是:魏君知俭不知礼,犹如汾水不入河;臣民野菜充肚腹,臣民贫苦无奈何;大道通天却不走,甘行小路自蹉跎。

第二章前二句曰:“彼汾一方,言采其桑。”此“方”字,兼有二义。一为宁静之义,取自“天圆地方”之“方”,即“天”之“圆融运动”、“地”之“静止不动”;一为“旁边”之义,由“方”字本义引申而来。其本义为并合两舟为一舟,在其一侧即“旁”。

此两句之意是:汾河之水犹如一潭死水,平平静静;我在汾河一旁,采摘桑叶而养蚕虫。盖其深意是:魏君知俭不知礼,不知何以治其国;河岸不动水如止,偏安一隅独寻乐;臣民犹如被捆绑,身居其国难腾挪;贫苦相迫故勤苦,臣民因此受折磨。

第三章前二句曰:“彼汾一曲,言采其藚(音序)。”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曲,象器曲受物之形。”其篆体字形如“凹”,所受之物则在其上缺口之处,故有“局部”之义;由其字形而言,方有“曲折”、“弯曲”之义。此句之“曲”,取“局部”之义。

“藚”是一种水草,今中药之所谓“泽泻”是也。此二句之意是:汾河之水犹如停滞不流,狭隘不通;我在那褊狭之地,采摘采摘草药以疗救疾病。盖其深意是:魏君知俭不知礼,见识狭隘无仁德;近人尚且不能悦,远人岂谓是乐国?臣民穷苦生疾病,国病谁能救得活?

四、全诗第三四句讲解:

第一章曰:“彼其之子,美无度。”第二章曰:“彼其之子,美如英。”第三章曰:“彼其之子,美如玉。”三章惟有一字不同。何谓“彼其之子”?“之子”者,是“此子”之义,即魏国之君。然而,读经者须知,凡是如魏君之人,皆在此列。

何以称魏君“美无度”、“美如英”、“美如玉”?由正面而言,谓国君应当有美德,或美德至大而无法称道,即“美无度”;或美德能万里挑一,即“美如英”;或美德犹如美玉无瑕,即“美如玉”。若能修德,虽未必能“美无度”,而“美如英”、“美如玉”不难。

然而,魏君竟然不修其德,惟知有“俭”而不知礼,更不知德,是故又可以谓之“刺”。由“刺”而言,则可谓魏君惟有美貌而无美德。“美无度”者,虽有美貌而无法度也;“美如英”、“美如玉”者,徒有美貌万里挑一,徒有美貌细腻如玉也。

此二句无所谓字面之义、深层之义,而有正面之义、讥刺之义。由正面之义而言,“彼其之子”谓期望身在君位者,“美无度”谓德如尧舜合天德,“美如英”谓美德出众而难得;“美如玉”谓美德如玉而纯洁。

由讥刺之义而言,“彼其之子,美无度”谓可叹其人虽然身在君之位,徒有美貌,却不明大道,无德可称。“彼其之子,美如英”谓可叹其人虽然身在君之位,徒有美貌,纵然美貌是群英。“彼其之子,美如玉”谓可叹其人虽然身在君之位,徒有美貌,纵然美貌如玉之晶莹。

五、全诗五六句讲解:

第一章曰:“美无度,殊异乎公路。”第二章曰:“美如英,殊异乎公行(音航)。”第三章曰:“美如玉,殊异乎公族。”其中前一句均是第四句之重复,是故,此单解末句即可。《毛传》曰:“路,车也。”“公行,从公之行也。”“公族,公属。”

“路”为车,“行”为道路,“族”为人群。“路、行、族”三字前皆有“公”字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公,平分也。从八,从厶(音思)。八,犹如背也。”是故,“公”字在于“公正”,惟有无私,方能公正。

“公车”是公正之车,此车犹如国土。车可以载人载物,国土可以养人养物;车不安,则难以载人载物;国不公正,则国民难以安宁。“公行”是公正之道,是治国当遵之道。国君治国,政教不公正,国不可治。“公族”是国中之人,不能得国人之心,则国危矣。

从讥刺之义而言,“美无度,殊异乎公路”之意是:国君徒有美貌而不知礼法,国家必然难求公正;“美如英,殊异乎公行”之意是:国君徒有美貌超出万人,所行之道却有悖于公正;“美如玉,殊异乎公族”之意是:国君徒有美貌如美玉,却自私自利而与国人心不同。

从正面之义而言,“美无度,殊异乎公路”之意是:国君美德如尧舜,国安胜过乘安车;“美如英,殊异乎公行”之意是:国君美德超万人,遵道而行胜众国;“美如玉,殊异乎公族”之意是:国君美德如美玉,国人心服自和谐。

六、全诗总解:

从正面之义而言,第一章意谓:魏君知俭不知礼,不知何以治其国;河岸不动水如止,偏安一隅独寻乐;臣民犹如被捆绑,身居其国难腾挪;贫苦相迫故勤苦,臣民因此受折磨。期望身在君位者,德如尧舜合天德。国君美德如尧舜,国安胜过乘安车。

第二章意谓:魏君知俭不知礼,不知何以治其国;河岸不动水如止,偏安一隅独寻乐;臣民犹如被捆绑,身居其国难腾挪;贫苦相迫故勤苦,臣民因此受折磨。期望身在君位者,美德出众而难得。国君美德超万人,遵道而行胜众国。

第三章意谓:魏君知俭不知礼,见识狭隘无仁德;近人尚且不能悦,远人岂谓是乐国?臣民穷苦生疾病,国病谁能救得活?期望身在君位者,美德如玉而纯洁。国君美德如美玉,国人心服自和谐。

从讥刺之义而言,第一章意谓:汾河之水犹如停滞一般,盘桓不动;我在汾河低湿河畔,采摘莫菜充实到腹中。可叹其人虽然身在君之位,徒有美貌,却不明大道,无德可称。国君徒有美貌而不知礼法,国家必然难求公正。

第二章意谓:汾河之水犹如一潭死水,平平静静;我在汾河一旁,采摘桑叶而养蚕虫。可叹其人虽然身在君之位,徒有美貌,纵然美貌是群英。国君徒有美貌超出万人,所行之道却有悖于公正。

第三章意谓:汾河之水犹如停滞不流,狭隘不通;我在那褊狭之地,采摘采摘草药以疗救疾病。可叹其人虽然身在君之位,徒有美貌,纵然美貌如玉之晶莹。国君徒有美貌如美玉,却自私自利而与国人心不同。

【今晚共学,到此结束。谢谢诸位群友,及群主、管理员!群友若有疑问,敬请打开宗来个人窗口直接留言,等待参考性答复。不再在各群窗口内做答,谢绝闲聊和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《诗经》和《论语》共学,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停止贴文。再见!晚安!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79讲:《诗经·魏风·园有桃》(2016.06.05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77讲:《诗经·魏风·葛屦(音格聚)》(2016.05.022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- 银娱GEG优越会PRIVILEGE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