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083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(七)(2014.06.15)

2020-05-26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   点击:  

各位群友,晚上好!本人赵宗来,欢迎新老朋友来一起学习经典。除了“济南大学读经班”和“中国文化”两个群之外,其他看到此“讲座”的各群,都是应管理员所邀而来。

讲座文稿,都是每次讲座前,宗来根据传统传注,认真理解,撰写而成,在“讲座”的时候,只是把文稿逐段粘贴出来;因为是“讲座”,所以不能一次性全贴出来。

所有观点,不强加于任何人,也不与任何人争辩。感谢指教。如果意在争辩,所问无礼,请恕不答。

在讲座过程中,敬请各位群友不要插话,以免影响其他群友;若有问题,讲座过程中也可以发到我个人对话框,等讲座结束后,宗来逐一答复其中应该答复的问题。

请先读一读《毛诗正义》中此诗的序:“《谷风》,刺夫妇失道也。卫人化其上,淫于新昏【婚】而弃其旧室,夫妇离绝,国俗伤败焉。”然后,我们学习第二章。

、第二章讲解:

◎行(刑)道迟迟,中心有违。不远伊迩(耳),薄送我畿(机)。谁谓荼(图)苦,其甘如荠(记)。宴尔新昏,如兄如弟。

【1】首章正言夫妇道,次章叹息遭抛弃。新婚夫妇正欢喜,新郎与我似兄弟。

《谷风》的第一章,所写的是婚姻正道。“习习谷风,以音以雨”,是说在和煦的东风的吹拂下,凝聚起了春云,降落下了春霖。

“黾勉同心,不宜有怒”,是说人间的夫妇,应该相互勉励,同心同德,只有这样才能家庭和睦,而不应该相互怨恨以至于发怒。

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”,是说无论要采摘葑菲之中哪一种蔬菜,都不要因为叶好就抛弃起根,选择配偶不应该只顾其色而不顾其德。

“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”,是说只要丈夫有德,一言一行都不违背德行,那么,其妻甘心情愿地追随其左右,直到此生结束。

第二章,是从“刺夫妇失道”的角度来写的,具体来说,则是“刺”那位丈夫失去“夫道”。不过,不要仅仅认为是被抛弃的妇女怨恨这位“丈夫”。

从上一章最后所说的“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”来看,“妇人”期望的是“丈夫”有德,而不是说如果“丈夫”无德,“妇人”就应该离开“丈夫”;

从事实来说,不是“妇人”自动离开“丈夫”,而是被“丈夫”抛弃。在此情况下,“妇人”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是,或者“自怨自艾”,或者“怨气冲天”。

自怨自艾,无济于事;怨气冲天,有害无益。俗话说:“患难见真情。”这是从“情”上说的,若从“德”上说,也可以说“患难显德行”。

有德之人,必有真情。然而,真情是自然流露,但是,也要知节制,更需要合情合礼,亦即“发乎情,止乎礼义”。

这一章的内容,无论是男士阅读的时候,还是女士阅读的时候,都应当由此而知修养自身之德是关键之事。

我们先根据《毛诗正义》的注,来简单说一说此章的内容,然后再展开来,探究其中的道理,以便指导我们的人生。

“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”,是说行走在道路之上的人,在即将与人理解的时候,也会脚步徘徊而久久不愿离去,因为内心的愿望与现实相背离。

“不远伊迩,薄送我畿”,是承前句而来,说的是路上之人尚且不忍离别,丈夫休弃了我,不能远送我也还罢了,没想到竟然不能送到门口。

“谁谓荼苦?其甘如荠”,是说人们都说苦菜的味道苦,哪知与我内心之苦相比较而言,苦菜的味道就像荠菜一样甘甜。

“宴尔新昏,如兄如弟”,是说休弃了我之后的“丈夫”,如今正在享受新婚的愉悦,与我却像兄弟关系一样。

【2】路人尚有伤别意,何况曾经是夫妻。人既无德无情义,色欲常常使人迷。

“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”,说的是“路人”。“路人”之间要分别的时候,尚且会“迟迟”。所谓“迟迟”,是缓慢行走的样子,在此意味着放慢脚步。

为什么会放慢脚步?因为“中心有违”。所谓“有违”,是指有所背离。背离什么?背离“中心”。“中心”和“心中”有何区别?

“中”者,“性”也。人之“性”,本来无不“善”;一旦偏离了“善”,也就偏离了“人性”。偏离了“人性”,若非流于杨朱之“为我”,便是流于墨子之“无我”。

严格说来,“中心”是由“性”所发出来的“心”,而不是被“外物”牵动出来的“心”。这个由“性”而发之“心”,可谓自然而然之“心”。

如果是“心中”,那么,其中的“中”就只是“里”的意思。把“中心有违”,改为“心中有违”,那就是说,“心”在遇到事物的时候所引发出来的“情”。

由“性”而发的“心”,可谓无不“正”、无不“善”;由事物动“心”而引发出来的“情”,可以之“真情”,却未必是“正情”。

在这里,所用的是“中心”二字,也就是说“有违”是由“本性”而发出来的“心”。即使是说“心中有违”,那么,由“心”所发出来的也是“人之常情”。

为何会有这样的心?为何会有这样的情?人与人之间,只要不是被诱惑、被威胁,都会有这样的“心”、“情”。

“路人”之间,没有爱与恨,没有利害冲突,能在路上相遇,就是难得之缘;若有一两句言语相通,都不会匆匆离开。

常言道:一日夫妻百日恩,相随百步意徘徊。夫妻之间,有父母之命,有媒妁之言,婚后朝夕相处,同床共枕,岂可与路人相提并论?

然而,诗中这位无德男子,对于这位多年的妻子,竟然不如“路人”。怎么不如“路人”?从“不远伊迩,薄送我畿”可知。

所谓“不远伊迩”,意思是说,纵然不能远送我,总也可以送到近处吧?其中的“远”是何义?这要从“远”的正体字来看。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遠,遼也。从辵,袁声。”这个“遠”字还真难以理解。按《说文解字》,“袁”是“长衣貌”,意味着长大宽松的衣服样子。

“遼”是“环绕于四周”之义,由此来看,“遠”的意思也就是像长大宽松的衣服环绕着身体一样。

可是,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来看,“遼遠”好像都不远。衣服环绕着身体,怎么能说远呢?东西环绕在四周,怎么能说远呢?

从距离来说,似乎很近;但是,换一个角度来说,环绕身体的衣服不是身体,环绕自身四周的东西不是自身,岂不是很远很远?

由此可以理解,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之义;也可以理解,“离心离德,咫尺天涯”之义。大概我们可以由此而知“远近”之义。

“迩”就是“近”的意思,从“迩”字之象来说,犹如“你我之间相互可及的距离”,犹如“一步之遥”。那么,“迩”与“近”又有何不同呢?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近,附也。从辵,斤声。”从字象来看,“斤”是“斧子”,“辵”是“行走”,“近”应当是“举起斧子之后,斧子顶端可以触及之处”。

那么,“薄送我畿”之中的“畿”究竟是“近”到什么程度呢?其实,就像“遠”字似乎很近一样,“畿”字则似乎很远。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畿,天子千里地,逮近言之则言畿。”从“千里之地”来说,相距千里,当然很远,怎么会用来表示比“迩”还“近”的距离呢?

段玉裁先生的一句话,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。段先生说:天子千里地,“即天子五百里内田也。五百里自其一面言,千里自其四面言,为方百里者百也。”

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其中的“内田”二字,由此来说,“天子”的“内田”就不是“天子”之“田”的全部,相当于说“内田五百里”是天子之“家”。

按孟子所言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、男五十里,凡四等。不能五十里,不达于天子,附于诸侯,曰附庸。”

这都是从“田”的全部来说的,而且所说得都是有爵位的人,那么,这首诗里面的男子既无爵位,又无官职,因此,他的“畿”最多也就是院门之内的地方。

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畿,门内也。”这个“门”,在这首诗里面,所指的是大门还是屋门呢?从“薄送我畿”来说,应该是院子的大门。

“薄送我畿”中的“薄”是一个虚词,不过,我们在以前的讲座里说过,其中也或多或少有一点“迫”的意思。

如果那位“丈夫”根本就没有“送”出“屋门”,那就不叫做“送”,更用不到“迫使自己”;那位“丈夫”迫不得已,才把被抛弃的“妻子”送到大门口,这样才合情合理。

其实,问题不在于送行的远近,而在于心与心之间的距离。既已离心离德,送与不送已经没有多大区别,但是,如果能送行,毕竟还算有那么一个形式;

如今,那位“丈夫”即使是送到大门口,那只是装样子而已,可以说已经毫无情义可言了,在他的心里,“前妻”竟然不如“路人”。

需要考虑的是,为什么竟然到了不如“路人”的程度?因为好色而使之丧德,因为好色而使之绝情。然而,“好色”不是根本原因。

正是因为没有德行修养,才会在“结发之妻”以外“移情别恋”、“另结新欢”。因色生情,岂有真情?为欲而婚,岂能同心?

【3】荼是苦菜苦且毒,谁知被弃妇人苦?眼见前夫新婚喜,自比兄弟作祝福。

刚才我们所学的是这一章的前面一半:“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。不远伊迩,薄送我畿。”接下来,我们来看这一章的后面一半:“谁谓荼苦,其甘如荠。宴尔新昏,如兄如弟。”

“谁谓荼苦”,其中的“荼”是什么意思?《毛诗正义》解释为“苦菜”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苦荼”。不要认为这里所说得就是今人所说得“苦菜”。

今人所说得“苦菜”,虽然有苦味,但是,与“荠菜”也相差无几。有个成语叫做“荼毒百姓”,那么,“荼”与“毒”相连,“荼”就不是一般的“苦”了。

所谓“谁谓荼苦”,意味着人人都知荼菜之苦是令人难以忍受的,正是因为达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,所以才拿来与“荠菜”作比较。

“荼菜”之“味苦”,但其“性苦”;“荠菜”虽然“味苦”,但是“性甘”。“性”与“味”皆“苦”,意味着“妇人”之“苦”是“伤心透顶”的“苦”。

“荠菜”之“味苦”,所以,吃起来难以下咽,但因为“性甘”,所以,对人没有什么伤害,反而可以充饥。

“甘”与“甜”不同。“甘”是从“性”的“平和”而言,不在于“味觉”的享受,比如,“甘草”之味并不好吃。

《道德经》中所说得“甘其食”,不是说因为食物甘美而喜欢,而是“心甘情愿”地去吃那些食物。所谓“甘心”,也不是因为外在事物而得到的欢喜。

这里的“其甘如荠”,不是“荠菜”真的是什么好吃的美味佳肴,也不是怨恨“荼菜”之苦,而是说,诗中被抛弃的“妇人”内心之苦,比“荼菜”更苦。

一国之中,国君如桀纣,则天下苍生受荼毒;一家之中,丈夫无德无情如此,受其荼毒者,绝非只有被抛弃的前妻一人。

所谓“宴尔新昏”,也可以写作“燕尔新婚”。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宴,安也。”本来,“燕尔”和“宴尔”,都比较好理解。

因为,按照当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理解,“燕尔新婚”都是指“欢乐、安定、幸福的新婚”,而且“燕尔新婚”这个成语的来源也在这里。

不过《诗经正义》在解释“宴尔新昏,如兄如弟”的时候说:“君子苦己犹得新昏,故又言安爱汝之新昏,其恩如兄弟也。”这么一来,反而不好理解了。

这个解释是与当今人们的理解所不同的,乃至相反的,因为在流传过程之中发生了“讹变”。那么,怎么理解《正义》的解释呢?

“君子苦己犹得新昏”,这里的“君子”,是指诗中那位不是“君子”、不像“丈夫”的男子。若是“君子”,就不会使人受其“荼毒”了。

“君子苦己”,意思是说,原来的“丈夫”让“我”承受这么多的痛苦。如果这位“妇人”是无德无情之人,那么,随之而来则是怨恨。

可是有德有情的“妇人”,在此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不是怨恨,而是“安爱汝之新昏”,意思是说,“哪里是爱慕你们的新婚”。

被丈夫抛弃了的“妇人”,看到丈夫与另一个女子新婚,其内心之苦,不是常人容易理解的,由此而生怨恨却是常见的情况。

诗中的“妇人”对“前夫”的新婚,无爱慕之意,更无怨恨之情,那么,是一种什么情意呢?是“如兄如弟”的情意。

本来是“夫妇”,为什么却说“如兄如弟”呢?因为在“妇人”看来,如今自己与前夫已经不是“夫妇”了,但是,自己可以用兄弟关系来看待此事。

比如,弟弟看到哥哥结婚,不会有爱慕之意,更不会有怨恨之意,而是为哥哥新婚而欢喜、祝福,所以,这位“妇人”就把自己看做“前夫”的弟弟。

这种“宽容”,是人们都可以做到的,只不过是人们常常被怨恨所左右,从而做不到了而已。“丈夫”无德,“妻子”不应该因此也失去自己的“德”。

兄弟虽然当初在一起,但是,长大之后,却各自有各自的婚姻。兄弟之间的任何一个人,都不应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,而不祝福另一方的婚姻。

在此,我期望着一起学习《诗经》的男士,切莫因为自身无德无情,而造成荼毒家人的结果,更不要因此而造成荼毒众人的结果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084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(八)(2014.06.22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082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(六)(2014.06.08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银娱geg优越会7171156 - 银娱GEG优越会PRIVILEGE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